进退可否的成语故事


进退可否

拼音jìn tuì kě fǒu

基本解释谓进升合格者,黜退不合格者。

出处《魏书·郭祚传》:“陛下圣镜照临,论才授职,进退可否,黜陟幽明。”


暂未找到成语进退可否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进退可否)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草木知威 《新唐书 张万福传》:“朕谓江淮木草亦知尔威名。”
倾家荡产 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董和传》:“货殖之家,侯服玉食,婚姻葬送,倾家竭产。”
大公无私 清 龚自珍《论私》:“矜其同官曰:某甲可谓大公无私也已。”
一钱太守 清·李渔《无声戏》第二回:“成都有个知府,做官极其清正,有一钱太守之名。”
一指蔽目,不见泰山 谢觉哉《关于独立思考》:“至于全体的事,不管好处多大,总是‘一指蔽目,不见泰山’。”
盲人说象 元 黄溍《书袁通甫诗后》:“吾侪碌碌,从俗浮沉,与先生相去远甚,而欲强加评品,正如盲人说象。”
犀牛望月 《关尹子 五鉴》:“譬如犀牛望月,月形入角,特因识生,始有月形,而彼真月,初不在角。”
二八佳人 宋·苏轼《李铃辖座上分题戴花》诗:“二八佳人细马驮,十千美酒渭城歌。”
凤毛麟角 明 何良俊《四友斋丛说 文》:“康对山之文,天下慕向之,如凤毛麟角。”
广阔天地 毛泽东《<在一个乡里进行合作化规划的经验>一文按语》:“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