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面讨好的成语故事


两面讨好

拼音liǎng miàn tǎo hǎo

基本解释在两派之间摇摆或保持中间立场以讨好双方的人。

出处司马文森《风雨桐江》第17章:“你是秘书长,在会上我听见你尽在那儿打圆场,两面讨好,到底是个什么居心?”


暂未找到成语两面讨好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两面讨好)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阿谀奉承 明 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第八回:“他却小器易盈,况且是个小人,在人前不过一味阿谀奉承。”
训练有素 清 赵翼《廿二史札记》:“兵尚书张鏊请以列显为指挥佥事,专训练。显亦为当时名将,所至有功,故知训练有素。”
铁郭金城 清·冯桂芬《公启曾协揆》:“大军一至,朽珠枯木亦助声威;大军不至,则铁郭金城将沦灰烬。”
易子而教
严刑峻法 东汉 班固《汉书 丙吉传》:“后遭条狱之诏,吉扞拒大难,不避严刑峻法。”
自己人 钱钟书《围城》:“自己人之间,什么臭架子、坏脾气都行;笑容愈亲密,礼貌愈周到,彼此的猜忌或怨恨愈深。”
处实效功
奇才异能 唐 吴兢《贞观政要 择宫》:“臣愚岂敢不尽情,但今未见有奇才异能。”
目不转睛 晋 杨泉《物理论》:“子义燃烛危坐通晓,目不转睛,膝不移处。”
触目皆是 鲁迅《华盖集续编 一点比喻》:“北京真是人海,情形可大不相同了,单是羊肉铺就触目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