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ī

自知


拼音zì zhī
注音ㄗˋ ㄓ

自知

词语解释

自知[ zì zhī ]

⒈  认识自己;自己明了。

know oneself;

引证解释

⒈  认识自己;自己明了。

《老子》:“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汉书·贡禹传》:“然非自知奢僭也,犹 鲁昭公 曰:‘吾何僭矣。’”
《三国志·吴志·周瑜传》:“孤於 公瑾,义犹二君,乐 胤 成就,岂有已哉?迫 胤 罪恶,未宜便还,且欲苦之,使自知耳。”
明 宗臣 《报刘一丈书》:“夫才德不称,固自知之矣;至於不孚之病,则尤不才为甚。”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论讽刺》:“人也并不全不自知其丑,然而他不愿意改正,只希望随时消掉,不留痕迹,剩下的单是美点。”

⒉  自然知晓。

《汉书·董仲舒传》:“臣闻良玉不瑑,资质润美,不待刻瑑,此亡异 达巷 党人不学而自知也。”
汉 王充 《论衡·实知》:“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之有也。”

国语辞典

自知[ zì zhī ]

⒈  自身知晓、明白。

《三国演义·第九回》:「邕虽不才,亦知大义,岂肯背国而向卓?只因一时知遇之感,不觉为之一哭,自知罪大。」
《老残游记·第二回》:「话说老残在渔船上被众人砸得沉下海去,自知万无生理,只好闭著眼睛,听他怎样。」

分字解释


※ "自知"的意思解释、自知是什么意思由阿吉诗词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从来也没有一个人能真正透彻地了解和掌握自己的命运,只不过从各不相同的方式和不可知的命运较量而已,或逆来顺受,或奋起拼搏,拼搏的动力不仅来自“自知”,而且来自幻想——美好的幻想往往既是辉煌的人生的起点也是终极目标。人生需要幻想,幻想使人生变得美好是有限的生命变的被无限!霍达

2.这次院领导换班,他再不“让贤”,就没有自知之明了。

3.路是时光的血脉,通向生命不可知的隘口。穿着洁白衣衫的少年们,毫不自知地站在苔藓遍布的清幽石阶上,面对眼前赫然出现的一座名字叫做青春的花园,无限惊奇。他们怀着蝶翼一般颤动而斑斓的心情,怯生生的推开那扇时光大门好奇地探望里面蓊郁繁盛并且华丽绝望的幻象。

4.我们中许多人都是幼稚的,其中有些人比别人更幼稚些。但是如果一个人知道了他是幼稚的,那么这种自知之明就会成为一种冲淡的因素。

5.人间别久不成悲。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姜夔

6.他是一个自负的家伙,不过他的自负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它不是来源于一种神秘的信仰和深刻的自知,它来源于他相信人们在看他时,会从表面上见到的某种东西;它源于他以一种咄咄逼人的方式,目不转睛地盯着他人的行为举止;它源于他走路时采用的一种固定步态。

7., 路是时光的血脉,通向生命不可知的隘口。穿着洁白衣衫的少年们,毫不自知地站在苔藓遍布的清幽石阶上,面对眼前赫然出现的一座名字叫做青春的花园,无限惊奇。他们怀着蝶翼一般颤动而斑斓的心情,怯生生的推开那扇时光大门好奇地探望里面蓊郁繁盛并且华丽绝望的幻象。

8.缺乏内心联结的关系,即使安宁平稳,也不过是用来遮挡双目的一块丝绒布。因为一种始终持有的悲观的自知之明,她比任何一个时刻,更为对自我失望。并因这种失望,继续深深潜入如同洞穴般的消沉之中。

9.知之始已,自知而后知人也。

10.贫穷对一个人来说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贫穷而不自知,穷而不思变,穷而安于现状,甚至认命;这样的人,往往被贫穷一生捆绑和纠缠,最后只剩下抱怨、不满和麻木。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