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àng

抗礼


拼音kàng lǐ
注音ㄎㄤˋ ㄌ一ˇ

繁体抗禮

抗礼

词语解释

抗礼[ kàng lǐ ]

⒈  行平等的礼。又作“亢礼”、“伉礼”

士无贵贱,与之抗礼。

(meet) as equals;

引证解释

⒈  行对等之礼;以平等的礼节相待。

《史记·货殖列传》:“子贡 结駟连骑,束帛之币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
唐 刘肃 《大唐新语·知微》:“隋 吏部侍郎 高构 典选銓综,至 房玄龄、杜如晦,愕然正视良久,降阶抗礼,延入内斋共食。”
金 元好问 《续夷坚志·刘致君见异人》:“致君 载酒往,见客前揖。客亦与之抗礼。”
章炳麟 《代议然否论》:“西方诸国,上者藩侯,下者地主,平民皆不得与抗礼。”

国语辞典

抗礼[ kàng lǐ ]

⒈  彼此以平等的礼节相待。也作「亢礼」。

《后汉书·卷七四上·袁绍传》:「士无贵贱,与之抗礼。」

分字解释


※ "抗礼"的意思解释、抗礼是什么意思由阿吉诗词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数千年之后,曾经领导人类与神魔分庭抗礼的英雄再次出现,历尽千难万险,重拾自。

2.在补教界里,这两家老字号长久以来一直都是分庭抗礼,学生人数不相上下。

3.这两派人马分庭抗礼,直到现在.

4.他敢和我分庭抗礼,真是胆大妄为。

5.他自立门户,与老师分庭抗礼。

6.如今孩子大了,如果在言语、行为上不注意,他就会和我们分庭抗礼。

7.如果我能竞投cSXWT资产成功,同时控股葵涌三号码头,这时足以跟和黄的HIT,九龙仓的现代货箱码头分庭抗礼。

8.战国时代各国君主求才若渴,一遇贤才,必是分庭抗礼,倍加礼遇。

9.这一派别的主要任务有二:一是建立与南京国民政府分庭抗礼的政府,对此,学界已有研究;二是以孙中山的遗愿为圭臬,召集国民会议,制定约法。

10.如今孩子大了,如果在言语、行为上不注意,他就会和我们分庭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