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岑参的诗 > 高冠谷口招郑鄠

高冠谷口招郑鄠

[唐代]:岑参

谷口来相访,空斋不见君。

涧花然暮雨,潭树暖春云。

门径稀人迹,檐峰下鹿群。

衣裳与枕席,山霭碧氛氲。

高冠谷口招郑鄠译文及注释

译文

说好了今天前来拜访你,现在却只看到空空的书斋,而不见你的身影。

这时傍晚的雨刚刚停歇,山涧的花儿更显娇美,水潭边的树木高高矗立,在春云笼罩中倍感暖意。

门前的小路已长久没有人迹,只有成群的鹿儿快乐地玩耍。

只有和衣小憩于枕席之上,在氤氲的雾霭中,恭候你的归来。

注释

郑鄠(hù):作者友人。

空斋:空屋。

涧花:山涧里的花。涧,指高冠谷水。暮雨:傍晚的雨。

潭树:水潭边的树。潭,指高冠谷中的石潭,名高冠潭。

门径:当门的小路。

山霭(ǎi):山上的云气。氛氲(fēn yūn):云雾朦胧貌。

参考资料:

1、谢楚发.高适岑参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53-154

高冠谷口招郑鄠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写于岑参隐居终南山时。开元(唐玄宗713—741年)后期岑参随兄至长安求仕不成,便随兄长来到山水秀丽的高冠峪中,置业并建起了简陋的别墅草堂,耕读于此。他的朋友郑鄠隐居在高冠谷口,相距不远,时相过从是情理中事。此次到谷口来招邀朋友,却不见人影,有感而作此诗。

参考资料:

1、谢楚发.高适岑参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53-154

高冠谷口招郑鄠鉴赏

  此诗前两句“谷口来相访,空斋不见君”点明事由,作者来到高冠谷口来拜访朋友,却只见空屋不见人影。大概正因为未见人,就更留意谷口的风景和幽静的环境。“涧花然暮雨,潭树暖春云”,山涧的花在暮雨之中红艳似火,潭边的树为春云笼罩暖意顿生,着实迷人;“门径稀人迹,檐峰下鹿群”,门前的小径人迹罕至,靠近屋檐的山峰上常跑来鹿群,何其幽静。“衣裳与枕席,山霭碧氛氲”,屋子里的衣裳和枕席,全被碧色的山雾弥漫侵吞,他的乐于隐居之情溢于言表。

  从“谷口”、“涧花”、“暮雨”、“潭树”、“春云”、“檐峰”、“鹿群”、“山霭”等意象,可以看出郑鄂居住地虽然偏僻幽深,却环境优美、高雅、温馨而富有生机,又人人迹稀少和雾气氤氲中可看出郑鄂是隐居山中,过着恬淡闲适生活的隐者。

  此诗颇见出岑参写景绘物的不俗功力。诗人艺术嗅觉的灵敏及善于捕捉平凡景物中独特的意蕴,于此诗中得到很好的展现,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好新奇巧妙的想象的审美意趣。如三、四句“然”、“暖”二字,即构思巧妙,新人耳目,沈德潜评其“工于烹炼”(见《唐诗别裁》卷十),甚是。全诗优美清幽的环境刻画,渗透着诗人对田园野趣、隐逸生活的追慕和神往,而这种情感又不露声色地隐含在诗人对自然风光细致独特的描写中,这又是岑参诗歌的特色之一。

岑参简介

唐代·岑参的简介

岑参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1-2] 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 ► 岑参的诗(374篇)

猜你喜欢

秦楼月 关盼盼

清代武铁峰

春寂寂。落红飞满阑干碧。阑干碧。危楼空结。素心谁白。

去年归燕今年识。独留清怨千秋惜。千秋惜,画成纤影,试临风说。

劝我酒

唐代白居易

劝我酒,我不辞。请君歌,歌莫迟。歌声长,辞亦切,
此辞听者堪愁绝。洛阳女儿面似花,河南大尹头如雪。

绕佛阁 其二 东堂月夜,叠前韵

清代樊增祥

昨宵猛雨。今夜碧月,来共鸥语。茶梦圆否。欲圆又破,梁间燕儿絮。

小园一亩。梧竹影里,窥见河鼓。风叶掀舞。小荷堕粉,徘徊不能去。

寄王继学二十韵

元代杨载

圣主敷皇极,元臣建上台。虚心求俊乂,削迹去奸回。

拜命超凡品,知君秉大材。淳风随日播,公道应时开。

送林次崖先生钦州考绩二首 其二

明代卢宁

极海六年图卧治,孤忠千结独成狂。一州民瘼春同煦,万里君门夜未央。

搜辑地舆成国史,隐忧戎马疏蛮荒。何时宣室来前席,迅策奇勋在衮裳。

送陶元庸之越

释妙声

吴越山川一水分,总戎今属李将军。旌旗影动鼋鼍窟,鼓角声连虎豹群。

徼外遐荒来送款,幕中宾客总能文。想君禹穴题诗处,长向姑苏望白云。